TOP

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悔怎麼辦?看懂隆乳手術3大流程,才不後悔!

Health
首頁|衛教專刊|回上頁
  • 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悔怎麼辦?你知道隆乳手術流程嗎?本次主題就來討論自體脂肪隆乳手術,是否還可以做二次隆乳,並且瞭解背後可能的後遺症!帶你瞭解隆乳手術的流程&時間,同時也告訴你多數人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,會後悔關鍵的常見原因!讓你在做醫美手術前,也可以有更多正確的認識!

    自體脂肪隆乳手術之流程
    以下一圖表,也條列自體脂肪隆乳手術的詳細流程,以便讓想要自體脂肪隆乳的你,能夠深入認識手術的細節:


    ♦ 預約:
    門診醫師諮詢→瀏覽隆乳手術相關文件(同意書、手術需知等)
    ▶各項術前身體檢查(抽血、乳房超音波、乳房MRI等)
    ▶測量身體各部位體脂數值,作為手術評估依據
    ▶術前衛教、術前照拍攝
    未命名-1
    ♦ 時間:約2小時



    ♦ 隆乳手術過程:
    醫師溝通確認、劃記▶換手術服▶消毒工作▶睡眠麻醉▶止痛控制
    ▶開始手術▶從身體各部位抽出多餘脂肪▶脂肪純化精華無菌填入▶脂肪施打植入於胸部豐胸▶手術結束
    自體脂肪豐胸
    ♦ 隆乳手術時間:約2-4小時


    ♦ 恢復室觀察、休息▶術後衛教▶預約術後定期回診▶返家謹遵醫囑進行恢復及保養
    ♦ 術後搭配穿著隆乳胸帶專用胸罩、塑身衣
    自體脂肪豐胸術後
    ♦ 時間:約1-2小時

    後悔做自體脂肪隆乳手術?還可以二次隆乳嗎?
    自體脂肪隆乳是可以進行多次隆乳的,若你有二次自體脂肪隆乳以上需求,一般建議第一次自體脂肪豐胸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期間,先增重約5公斤內,養出好脂肪,同時也可使原有乳房有更佳的血液循環與空間,再和專業醫師諮詢評估進行二次自體脂肪豐胸。

    第二次自體脂肪隆乳補脂後效果,因為有第一次手術加乘經驗與基本成效,術後照護與恢復包含飲食與作息會相對上手,通常更可提高脂肪存活穩定性,達到理想中的期望值。



    自體脂肪隆乳後悔常見2大因素
    失敗態樣 自體脂肪隆乳失敗之原因
    罩杯升級不足 《期望值不同》
    ▶ 每次脂肪移植注入量有其1-1.5個罩杯尺寸上限。
    ▶ 每個人希望達到的效果不一樣,若想追求2個以上罩杯,可以進行多次的施打升級為理想中的傲人美胸。
    胸部消風縮水 《脂肪存活率不同》
    ▶ 基本上自體脂肪隆乳手術所抽出的脂肪量,補脂建議量約150-250cc,若皮膚過緊沒有足夠空間又補過多脂肪,反而容易降低脂肪存活率,甚至使胸部脂肪鈣化及流失的可能性。
    ▶ 另外由於每個人體質與脂肪存活率也不盡相同,若有需求可再回診請專業醫師評估,是否進行2次補脂,達到更貼近理想的美胸尺寸成效。
    胸部鈣化硬塊

    擔心隆乳手術失敗後悔,先諮詢專業隆乳醫師!
    自體脂肪隆乳隆乳手術不後悔,不想隆乳後遺症找上門,以下提供幾個關鍵點,作為參考的方向:
     
    台中整形外科

    適合的抽脂方式
    因為自體脂肪隆乳的抽脂目的,就是要回填於胸部升級罩杯,因此選擇什麼回填的抽脂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,建議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。
    抽脂方式包含傳統抽脂、超音波抽脂、及水刀抽脂,診所內主推水刀抽脂,用強力水柱直接將脂肪細胞沖刷下來,不會傷害神經血管,也不會沖刷下來過多的纖維組織,可避免硬塊及鈣化,減少破壞脂肪細胞,可增加脂肪存活率。

    找對專科醫師
    自體脂肪隆乳手術中 ,最重要的就是「抽脂純化技術」與「脂肪移植及補脂技巧」的能力,而這能力就有賴醫師的專業與經驗成熟度。

    脂肪純化技術:抽取出來的脂肪包含了血水、雜質等各類脂肪細胞,專業醫療團隊必須於全程無菌作業中,完成脂肪進行多次篩選、離心技術,最後萃取出有限精華脂肪。並且純化過程多工、繁瑣且費時,不慎或有致生脂肪注射後引發感染的高風險。
    脂肪移植及補脂的技巧:為求拉高「脂肪存活率」,對於回填於胸部時,不能過度集中在同一處,會造成脂肪鈣化或者流失。專科醫師必須針對每個個案胸型的不足,量身定作進行全面周延的脂肪填補,並且有層次且平均的疊加注射,還必須保留剛好的存活空間。

    追求迷人胸型不是夢,隆乳手術前謹慎評估,慎選醫療專科團隊,準確有效率的進行手術,可以更加安心有保障,貨比三家,配合衛福部官網醫事查詢系統等各項機制,祝福挑出屬於自己的美胸人生計畫,迎接美好的術後生活。


    延伸閱讀:
    小胸推薦隆乳嗎?適合隆成多大?醫美隆乳手術前必知的8件事!
    隆乳術後多久會消腫?恢復期是多久?隆乳術後照顧需知一次看!


    ※提醒您:任何手術、療程均有其風險,適用處置及效果與本身身體狀況、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。本文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,實際仍需由醫師視個案狀況、評估為準,請您務必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,詳細了解相關後遺症及風險再決定是否進行醫療行為。